本協會在災難心理健康推展工作的努力
一、推展災難心理健康的簡介
1999年,從921 地震開始,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即與各專家、民間團體等一起推展災難心理衛生工作(如情緒危機處理),並倡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並透過WFMH協助得到美國FEMA同意,翻譯[災難與重建]一書。(附件一:蕭淑貞,2019)
2003年,在SARS 發生時,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更與實務者一起發行《安心手冊》,了解對非典型疾病,恐慌害怕是普世大家都存在的。如何讓被隔離者心安,學習如何獨處和自我身心照顧,心理健康是其基礎,社會支持網絡也扮演重要角色。
2009年,88 風災後,中華心理衛生協會擔任紅十字會救災團體中的心理組,重視災民心理健康復原的動力,亦提供救災人員解壓服務,並參與亞裔身心健康協會一起在過年時節守護小林村,協會並上山進行[心靈饗宴-復原力與多元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坊]。另外,接受高雄縣政府委託進行『莫拉克風災高雄縣地區災後心理重建成效評估計畫』(張菊惠、張珏,2010),其過程發現到社區的共同參與、發展抗逆力並從中成長的重要性。在後續訪問中也看到小林村被分成居住山下永久屋和返回山上兩組人,形成分裂現象,離開土地的失落狀況。因此,災後重建政策或方案制定時,須多考量社區的特性,並讓受災居民一起參與未來社區發展的規劃。
2016年,台南0206大地震,本協會檢視過去相關重建條例,如《災害防救法》(中央與地方組織)、九二一震災重建暫行條例、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等,其中均聚焦在補助、建設方面,卻沒有提到民眾與社區的心理抗逆力或韌性的發展。救災重建條例的目標,應是希望以災民安定,及早回復原本生活的機制,但是若它內容沒有「以人為本」,注意到其心理需求,所處社區的需求,則一廂情願的災後重建,其實反而是有傷害性的。據聞,行政院近期將完成0206 震災搶修與重建工程計畫審查並推動心理重建工作,期望能有新的思維與作法。
2015年3月中旬,第三屆聯合國的世界減災會議在日本仙台市舉行,並通過《2015-2030 仙台減災綱領》。其宣言中,「建構國家與社區韌性」被列為長期需達成的目標之一。此時此刻,中華心理衛生協會也體認唯有「超越創傷,才能找回韌性」。關於災區重建各方案或政策,未來可設法融入心理健康促進的概念。因為好的災後重建公共政策,若能考量民眾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與生活品質、社會關係、生產力和社會資本的重要聯結,亦能預建未來面對災害事件的抗逆能力。並逐漸累積社區與國家的防災韌性。
協會以《建立臺南市大智、成功里的社區韌性:以組織增能與社區行動為導向》得到賑災基金會補助,勾勒台灣災難心理衛生服務與政策的創新方向。
自主防災暨社區韌性資源機構聯繫會議
防災韌性社區共識會議暨心理健康促進之里民討論會(成功里)
二、推展災難心理健康的大事紀
2001 年「災難心理衛生與宗教研討會」
2003年「心理衛生界參與SARS防疫經驗分享、省思、展望研討會」(與台灣公共衛生學會合辦)
2003年「SARS and mental health. 2003 Taipei Inter City Forum」(台北市政府主辦)
2003年「中興、和平醫院等被SARS隔離醫療人員抒壓工作坊」
2009年「從災難看國家心理衛生政策」研討會及「八八水災的反思:重組各有關系統以應對災難與重建」工作坊
2010年「創傷與災難心理衛生論壇與工作坊」
2010年「心靈饗宴-復原力與多元心理健康促進工作坊」(八八風災)
張珏理事長曾參與相關災後心理重建政策與研究報告及會議發表經驗:
2003年台北市政府「SARS & Mental Health: Action from Public Mental Health(亞太城市SARS防疫論壇)」
2003年在中國輔導學會年會暨諮商心理與輔導專業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SARS 心理輔導、校園危機處理與網路資源應用」
2009 年在婦權基金會「聯合國重要議題系列論壇:災難與性別」發表「災難與身心健康:性別觀點」
2009年衛生署「整合心理衛生團體參與八八水災心理重建-教育訓練計畫」
2010年在「全國婦女國是會議:環境、能源與科技」發表「性別與災難:加強台灣女性在防減災上的參與」
2010年衛生署「莫拉克風災高雄縣地區災後心理重建成效評估計畫」
2010年紅十字總會「八八水災心理重建網路工作平台計畫」
2016~2017年 賑災基金會「建立臺南市大智、成功里的社區韌性:以組織增能與社區行動為導向」
2018年 賑災基金會「探討社區韌性建構模式及介入成效:以學校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