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歡迎光臨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2024/10/14
心理韌性中心介紹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心理韌性中心簡介 (丘初版_2024.10.10)

心理韌性中心成立緣起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長期關注全民心理健康、出版學術期刊、參與政策建言、投入救災與防災、推動心理健康促進,並結合心理社會公益團體於 2022年成立台灣心理健康聯盟,建立平台定期交流、協力行動,發揮更大的集體力量提升國民心理健康。透過行動方案為大眾心理韌性培力,是本會七年來致力之重要策略,先後推出並持續執行提升民眾心理韌性的專案有「心閱讀」、「復元學院」與「心防疫」等。
2024年,本會為有效推動全民心理韌性培力,於6月1日之第43屆第3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決議籌設心理韌性中心,於9月2日理監事聯席會議確認組織架構及任務,並於同年10月17日世界心理健康日記者會中正式對外宣布。

 
心理韌性( Resilience)定義與培養
心理韌性( Resilience)是心理健康的一種特質,乃指面對重大逆境時積極和主動適應的反應。心理韌性可經由學習而獲得,具備心理韌性的人,面對逆境、挑戰和困難時,能夠自我調整、復原及轉化逆境,重回心理平衡。 反之,當心理韌性不足,面對困難或不如意時容易出現負面的情緒或行為逃避、自自我放棄(中華心理衛生協會,2019)。
在創傷與災害的領域當中,建構家庭、社區、城市乃至國家的集體/系統性心理韌性,亦被視為一種「以人為本」的減災、備災作法。 就如遭逢心冠肺炎全球疫情此類災難, 全體國人面臨生活、心境、人際、經濟、工作等巨大的挑戰, 需要提升個人乃至家庭、校園、國家的心理韌性因應之。
心理韌性的培養應包含各群體,在個體(從備孕期、嬰幼兒期、學齡期、青少年期、青年期、熟齡/壯年期、高齡期)、家庭、校園、社區以至國家的層面都應有行動架構。
 
心理韌性中心目標與任務
一、 建制台灣心理韌性資料庫
二、 建制台灣心理韌性交流平台
三、開發/推廣多元心理韌性培力方案。
四、支持/協力台灣本土心理韌性研究。
五、定期檢視全民心理韌性相關之政府政策與民間策略,並提出建言。
六、 規劃/執行與心理韌性教育推廣相關之活動與出版。
 
心理韌性中心交流平台架構概念圖
 
心理韌性中心行動專案:
一、 心閱讀(負責人:張菊惠; 自2017起)
致力於兒少、 家長及教師親職心理健康素養之心理韌性培力方案,選出符合兒少心理韌性的書籍,以閱讀教育為基石,療癒素材為媒介,培養兒少親師生的心理韌性。
二、 心防疫(負責人:丘彥南;自2020起)
為經營數位社群心理健康促進之心理韌性培力方案,協助本會 110 年獲衛生利部新冠肺炎民眾疫情心理健康工作補助, 並於 112 年獲頒為防疫有功團體,疫情結束後持續推動促進大眾心理健康促進及心理韌性培力工作。
三、 復元學院(負責人:劉蓉台;自2020起)
建立精神病人心理健康管理模式,推廣以復元為導向的台灣服務模式,推動同儕工作者及各項心理韌性培力活動,為復元創造不同的可能性,進而翻轉烙印,啟動復元。
 
 
四、 職場心理韌性專案(負責人: 張翠華; 自 2024 起)
提供企業與機構職場心理韌性入門課之推廣講座,增能主管及員工。
 
心理韌性中心運作及進程規畫
一、中心設兼任主任一名及專兼任助理若干名,行政管理人員負責協助網絡交流平台事務,各特定專案自主管理,教育推廣及研究發展事務設召集人。
二、制定短、中、長期計畫,匯聚及整合資源、提升執行效益、逐步發展多元方案、 協助/支持本土行動與實證研究、舉辦國內學術/實務研討專題/論壇、參與國際學術/實務交流會議、定期檢視全民心理韌性相關之政府政策與民間策略並提出建言等。
三、積極與台灣心理健康聯盟盟友、 民間公益團體、 中央/地方主管機關及關心心理健康促進之企業聯繫與協力。
 
 

 

 

 

 

 


TOP

會址:103台北市大同區民權西路136號16樓之1
電話:02-25576980 | 傳真:02-25576871
電子郵件:mhat.tw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