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歡迎光臨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首頁 English 網站導覽

2022/05/06
疫情與心理健康

新冠疫情發展,心理健康方面我們可以做甚麼?     

 

20200217發佈 20210121第五版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監事張玨教授提醒:「當社會面對大環境壓力,民眾可能對資訊掌握不足而產生莫名恐慌,且會本能性地排擠有風險的人。要降低恐慌,就要透過正確管道瞭解資訊」。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前理事王浩威醫師:「讚賞政府針對疫情的反應快速且有執行力,國人在防疫上要信任政府,也信任國人自我管理的能力,即能安然渡過此次的疫情2003SARS台灣年輕醫師投入公共衛生的專業領域很多,台灣的人才是世界一流,故在快速啟動相關的措施都很到位,沒有看到醫療、專業或行政上的疏失,幾乎沒有漏洞。」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丘彥南醫師提醒「以本國疫情中心訊息為準,積極正向合作防疫,避免不必要的口水攻訐,減少預防社會及校園中不當負面標記/霸凌。避免不必要的口水攻訐,減少預防社會及校園中不當負面標記/霸凌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前理事王浩威醫師提醒:「要開學了,陸生都擔心被隔離、孤立、霸凌,這就考驗台灣人民素養是否有提升,在教育部的帶領之下,各個學校都有自主管理的制度,兩周的隔離基本上不用擔心有病毒傳染,若是還有霸凌、孤立等情況發生,就顯得台灣人民在民主這條路有待加強,包括對人的尊重、對世界的態度有待去思考,不要為了自我生命或自私而無限上綱去侵犯他人,你釋放的正能量和負能量,最後都會回歸到自己身上,所以對要政府和人要有信心,就可以降低不安全感」。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2003年組成的心理健康行動聯盟,依編製而成的「抗SARS 安心防疫 手冊」進行修正,在疫情時發生的心理不安的狀態可延用,資料點此下載 

 更多訊息

心口司-疫情心理健康

 
 一、正式名稱: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原始爆發於武漢,故在簡稱為武漢肺炎,後中國正式更名為新冠肺炎,疾管局為避免民眾誤解,仍以武漢肺炎簡稱。
 
       聯合國組織商定的準則,必須找到一個不代表地理位置、動物、個人或人群的名稱,並且該名稱也必須和疾病有關,可以防止使用其他可能不準確或帶有汙名化的名稱。世界衛生組織(WHO)將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俗稱武漢肺炎),正式命名為「Covid-19」,,CO代表冠狀(Corona),VI代表病毒(virus),D代表疾病(disease)。」


二、新型冠狀病毒注意的事項:
 
 

1.對武漢肺炎資訊清晰,減少無知,消除恐慌的第一步

 

情緒處理的第一步是資訊清晰,疫情的資訊不在多,而在是否正確接收與認識
網站: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發佈資訊為準,請上

 

LINE:請加入疾管家,輸入LineID「@taiwancdc」,

 

電話: 1922防疫諮詢專線、安心專線(1925)、男性關懷專線(0800-013-999)

 

 

  

2.自我保健措施
 
 洗手配戴口罩只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方法之一,最有效且實惠的方法就是勤洗手。
 (I)良好個人衛生:勤洗手
      (i)落實肥皂勤洗手正確五步驟(濕、搓、沖、捧、擦)及七字訣(內、外、夾、弓、大、立、腕),或用2-5cc的70-78%的酒精乾洗手
 
      (ii)洗手五時機:吃東西前:如廁後:咳嗽捂口或用衛生紙擤鼻涕後:進出醫院前:接觸嬰幼兒或抗抵的人前:外出返家時:詳見文宣
(II)配戴口罩:進出醫院、有呼吸道症狀、抵抗力弱的老弱婦儒、在密閉的場所要載口罩,避免人之間的口沫傳染
 (III)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均衡飲食、定時運動、有足夠休息、減輕壓力和不要吸煙,有助維持或增加身體抵抗力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丘醫師:COVID-19之特性介於SARS和流感之間,傳播性及致病嚴重度更近流感,因此思維要與應對SARS有所不同,呼籲政府的防疫概念宣導朝向現階段如同對流感及腸病毒的加強版作為。
 
三、如何調適自己的壓力?
 
心理學家羅洛·梅(Rollo May)曾說,「焦慮是一種處於擴散狀態的不安,其特性是面對危險時的不確定感和無助感。」
 
1.中華心理衛生協會2003年組成的心理健康行動聯盟,編製而成的「抗SARS 安心防疫 手冊」進行修正,在疫情時發生的心理不安的狀態可延用,資料點此下載
 
2.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推廣的五字訣「安、靜、能、繫、望」,讓大家平常時刻即可安定自我,有身心靈安適感。

安(safety):促進安全。不論在居家或醫院單位隔離,安全都是最重要的。戴口罩、勤洗手,健康的監控與適當注意,保護自己也是保護別人。

靜(calming):促進平靜鎮定。好好的深呼吸、放鬆、休息、睡覺,調適自己的情緒與正面思考。

能(efficacy):提升效能感。即便是在隔離的環境,仍是有些是自己可掌握的。滑滑手機、看看書、做做運動甚至寫下心得與日記,安排作息適當轉移,找回自我控制感。

繫(connectedness):促進聯繫。「隔離」不代表與外界失去聯繫。被隔離的民眾仍可利用現在網路與電子媒體的方便,留心各種關於疫情的訊息,利用視訊與電話,維持與外界的溝通。會覺得自己並不孤單、並不是被放棄,也得到紓解與支持。  

望(instilling hope):灌注希望。跳開負面的思考,保持正向的希望。不要只注意負面的資訊與報導,相信自己與醫療人員。自我勉勵打氣,不要放棄希望。

 

3.臺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推出心理防疫EQ五原則: 「調鬆樂轉好」

調:調整作息

鬆:身心

樂:找到

轉:個念頭

 

好:創造共

 3.以下是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報導或廣播,協會收集下來,希望給予大家正向的想法
 
EX
題目
來源
發佈日期
1
中央廣播電台
2020-01-31
2
聯合新聞網
2020-01-30
3
自由時報
2020-02-19
4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2020-02-03
5
BBC
2020-02-14
6
健康醫療網
2020-02-18
7
鳴人堂
2020-02-07
8
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2020-02-03
9
2020-02-07
10
聯合報
2020-02-19
11
2020-02-18
12
獨立評論@天下
2020-02-08
13
獨立評論@天下
2020-02-07
14
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
 
 
心快活心理健康學習平台
 
15
少年商學院
2020-02-19
16
解放軍報
2020-02-08
17
UDN
2020-03-01
18
UDN
2020-03-01
19
信誼
2020-02-28
20
HiNet生活誌
2020-03-01
21
BBC
2020-03-17
22
COVID-19 心理健康資源 (含講座影片)
 
2020-04-16
23
BBC
2020-04-17
24
 
2020-05-24
25
 
2020-06-26
26
 
2020-07-25
27
Youtube-自殺防治e學院
2020-07-28
28
TED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全體同仁 與大伙兒共同渡過

 

 

 

 

 

 

 

 

 


TOP

會址:103台北市大同區民權西路136號16樓之1
電話:02-25576980 | 傳真:02-25576871
電子郵件:mhat.tw2@gmail.com